PRODUCT CLASSIFICATION
高温箱式电阻炉在化学实验中的核心优势
精准控温
温度范围通常可达1200℃~1800℃,部分型号可扩展至2000℃以上,满足大多数高温化学反应需求。
配备PID温控系统,温度波动可控制在±1℃以内,确保实验重复性。
气氛控制灵活
可通入惰性气体(如N₂、Ar)、还原性气体(如H₂、CO)或氧化性气体(如O₂、空气),模拟不同反应环境。
部分型号配备真空系统,压力范围可达10⁻³ Pa,适用于真空热处理或气相沉积实验。
均匀加热与快速冷却
采用多区独立控温或循环风扇设计,炉膛内温度均匀性优于±5℃,避免局部过热导致副反应。
部分型号支持快速冷却(如风冷或水冷),缩短实验周期。
二、典型化学实验应用场景
1. 高温固相反应合成
实验目的:通过高温下固体原料的直接反应,制备高纯度、高结晶度的无机化合物。
典型案例:
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(如CH₃NH₃PbI₃):
将PbI₂与CH₃NH₃I按1:1摩尔比混合,在500℃下煅烧12小时,生成黑色钙钛矿相,光电转换效率可达22%。
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(如LiCoO₂):
将Li₂CO₃与Co₃O₄按化学计量比混合,在900℃下空气气氛中烧结10小时,得到层状结构LiCoO₂,容量达140mAh/g。
2. 热分解与煅烧实验
实验目的:通过高温分解前驱体,制备目标产物或分析材料热稳定性。
典型案例:
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制备:
将硝酸钴(Co(NO₃)₂·6H₂O)在500℃下煅烧3小时,分解生成Co₃O₄纳米颗粒(粒径20-50nm),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。
生物质热解制炭:
将木质素在600℃下氮气气氛中热解2小时,得到比表面积达800m²/g的活性炭,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。
3. 气氛控制下的化学气相沉积(CVD)
实验目的:在高温下通过气相反应在基底表面沉积薄膜或纳米结构。
典型案例:
石墨烯生长:
将铜箔置于炉内,在1000℃下通入甲烷(CH₄)和氢气(H₂),通过CVD法生长单层石墨烯,载流子迁移率达10,000cm²/(V·s)。
氮化硅(Si₃N₄)薄膜制备:
在800℃下通入硅烷(SiH₄)和氨气(NH₃),在硅片表面沉积Si₃N₄薄膜,介电常数达7.5,用于集成电路绝缘层。
4. 催化剂制备与活化
实验目的:通过高温处理优化催化剂结构,提升反应活性。
典型案例:
铂基燃料电池催化剂:
将氯铂酸(H₂PtCl₆)负载于碳黑上,在300℃下氢气气氛中还原2小时,制备Pt/C催化剂,氧还原反应活性提升3倍。
费托合成钴基催化剂:
将硝酸钴浸渍于γ-Al₂O₃载体上,在500℃下空气气氛中煅烧4小时,再在400℃下氢气还原2小时,得到高分散度Co/Al₂O₃催化剂,CO转化率达90%。
5. 高温溶剂热合成
实验目的:在高温高压溶剂环境中合成特殊形貌或结构的材料。
典型案例:
量子点制备:
将硒粉(Se)和氧化镉(CdO)溶解于十八烯溶剂中,在300℃下反应1小时,生成CdSe量子点(粒径3-6nm),荧光量子产率达60%。
金属有机框架材料(MOFs):
将硝酸锌(Zn(NO₃)₂)和2-甲基咪唑溶解于N,N-二甲基甲酰胺(DMF)中,在120℃下溶剂热反应24小时,合成ZIF-8多孔材料,比表面积达1800m²/g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