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LASSIFICATION
实验小型管式炉在材料科学领域应用广泛,其高温、可控气氛、均匀加热的特点使其成为材料合成、改性、表征等实验的理想工具。以下是具体应用场景及实例:
一、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
陶瓷材料的制备与烧结
实验目标:合成高纯度、高密度陶瓷材料(如氧化铝、氮化硅)。
典型过程:
原料混合:将氧化铝粉末与粘结剂(如PVA)混合,压制成生坯。
高温烧结:在管式炉中1600℃真空烧结2小时,去除粘结剂并致密化,获得密度>3.9 g/cm³的氧化铝陶瓷。
应用场景:电子封装基板、耐磨涂层、生物陶瓷(如牙科种植体)。
玻璃材料的熔融与退火
实验目标:制备特种玻璃(如硼硅酸盐玻璃)或消除玻璃内应力。
典型过程:
熔融:在1400℃空气气氛下熔化石英砂、硼酸等原料,形成均匀玻璃液。
退火:以5℃/min速率降温至500℃,消除热应力,避免开裂。
应用场景:光学玻璃、光纤预制棒、实验室玻璃器皿。
纳米材料的合成
实验目标:制备纳米颗粒(如TiO₂、SiC)或纳米线(如ZnO)。
典型过程:
化学气相沉积(CVD):在900℃通入TiCl₄+O₂,在硅片表面沉积锐钛矿型TiO₂纳米颗粒(粒径10~20 nm)。
溶胶-凝胶法:将前驱体溶液(如钛酸四丁酯)在500℃热解,获得高比表面积(>100 m²/g)的纳米粉末。
应用场景:太阳能电池、光催化、传感器。
二、金属材料实验
粉末冶金与金属陶瓷复合材料
实验目标:制备高强度金属基复合材料(如Al₂O₃/Al)。
典型过程:
混料:将铝粉与氧化铝颗粒(粒径5 μm)按比例混合。
热压烧结:在600℃、50 MPa压力下烧结,获得致密复合材料(密度>98%理论值)。
应用场景:航空航天结构件、汽车轻量化部件。
金属氧化与还原反应
实验目标:研究金属在高温下的氧化行为或还原提纯。
典型过程:
氧化实验:在800℃空气气氛下氧化纯铁片,观察氧化层(Fe₃O₄)生长速率与厚度。
还原实验:在1000℃H₂气氛下还原氧化铜粉末,获得高纯度铜(纯度>99.9%)。
应用场景:金属防腐、稀有金属提纯(如钨、钼)。
金属薄膜沉积
实验目标:在基底表面沉积金属薄膜(如Au、Pt)用于电子器件。
典型过程:
物理气相沉积(PVD):在500℃真空下蒸发金靶材,在硅片表面沉积100 nm厚金膜(电阻率<2.2×10⁻⁸ Ω·m)。
应用场景:集成电路互连线、柔性电子、生物传感器电极。
三、高分子材料实验
热解与碳化
实验目标:将高分子材料(如聚丙烯腈)转化为碳纤维或碳材料。
典型过程:
预氧化:在250℃空气气氛下氧化聚丙烯腈纤维,形成耐热梯形结构。
碳化:在1000℃N₂气氛下热解,获得碳纤维(含碳量>95%)。
应用场景:碳纤维复合材料、超级电容器电极、吸附材料。
交联与固化
实验目标:改善高分子材料性能(如硬度、耐热性)。
典型过程:
硅橡胶固化:在150℃空气气氛下加热硅橡胶预聚体2小时,完成交联反应(邵氏硬度A 60±5)。
应用场景:密封件、柔性电子封装、医疗器械。
四、复合材料实验
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(CFRP)制备
实验目标:制备轻质高强度复合材料。
典型过程:
浸渍:将碳纤维布浸入环氧树脂溶液。
固化:在120℃空气气氛下固化4小时,获得拉伸强度>500 MPa的CFRP板材。
应用场景:无人机机身、运动器材、汽车零部件。
陶瓷基复合材料(CMC)烧结
实验目标:制备耐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(如SiC/SiC)。
典型过程:
层压:将SiC纤维编织成织物,浸渍SiC浆料。
热压烧结:在1800℃、30 MPa压力下烧结,获得断裂韧性>15 MPa·m¹/²的CMC。
应用场景: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、核反应堆结构材料。
五、材料表征与热分析辅助实验
差热分析(DTA)样品预处理
实验目标:去除样品中的挥发性杂质,提高DTA测试精度。
典型过程:在300℃空气气氛下煅烧氢氧化铝粉末2小时,去除结晶水,避免DTA曲线干扰。
应用场景:相变温度测定、反应热研究。
热重分析(TGA)配套实验
实验目标:研究材料在升温过程中的质量变化(如分解、氧化)。
典型过程:在TGA联用管式炉中,以10℃/min速率升温至800℃,测量聚乙烯在N₂气氛下的热解残炭率。
应用场景:材料热稳定性评估、催化剂积碳分析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