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LASSIFICATION
小型实验电炉是一种专为实验室、科研机构或小型工业生产设计的加热设备,具有体积小、温度控制jingque、操作灵活等特点,广泛应用于材料合成、热处理、催化剂制备、陶瓷烧结、样品分析等领域。以下是关于小型实验电炉的详细介绍:
一、核心特点
温度范围广
通常可达到1000℃~1800℃,部分高温型号可达2000℃以上,满足不同材料的实验需求。
jingque控温
采用PID智能温控系统,温度波动小(±1℃~±5℃),支持程序升温(如分段升温、恒温保持、自然冷却等)。
结构紧凑
体积小,占用空间少,适合实验室台面或小型工作间使用。
安全设计
配备超温保护、漏电保护、隔热层等,确保操作安全。
加热均匀性
采用电阻丝、硅碳棒或硅钼棒等加热元件,结合炉膛设计(如马弗炉结构),实现样品均匀加热。
二、主要类型
箱式实验电炉
常见类型,炉膛为长方体,适合放置坩埚、样品盒等容器。
适用场景:材料烧结、灰化、热重分析等。
管式实验电炉
炉膛为管状,可通入保护气体(如氮气、氩气),适合气氛保护实验。
适用场景:催化剂制备、碳材料热处理、晶体生长等。
升降式实验电炉
炉体可升降,方便快速装卸样品,减少热量损失。
适用场景:高频次实验或需要快速冷却的场景。
真空实验电炉
配备真空泵,可实现真空或低压环境下的加热。
适用场景:金属退火、真空镀膜、高温腐蚀实验等。
三、关键参数选择
高温度
根据实验需求选择,例如陶瓷烧结需1600℃以上,而金属热处理可能仅需800℃。
炉膛尺寸
根据样品大小选择,需预留空间确保加热均匀性。
加热元件材质
电阻丝:适用于低温(≤1200℃);
硅碳棒:适用于中高温(≤1400℃);
硅钼棒:适用于高温(≤1800℃)。
控温方式
优先选择PID智能控温,支持程序升温功能。
附加功能
如气氛控制、快速冷却、数据记录等,根据实验需求选择。
四、应用领域
材料科学
合成新型陶瓷、金属合金、纳米材料等。
化学工程
催化剂制备、高温反应研究、样品热解分析。
电子工业
半导体器件退火、陶瓷电容烧结。
地质与矿物
岩石矿物分析、灰分测定。
生物医学
生物炭制备、医疗器械热处理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