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LASSIFICATION
实验小型管式炉核心解析:技术特性、应用场景与选型指南
一、技术特性:控温与高效传热的融合
结构紧凑,操作灵活
尺寸与重量:炉膛长度200~600mm,外径100~200mm,重量≤50kg,适配实验室台面空间,支持单人操作。
炉管材质:高纯度氧化铝(Al₂O₃)或石英(SiO₂)管,耐高温(1600℃)且化学惰性,适用于酸碱环境。
加热元件:
硅碳棒(SiC):升温速率5~15℃/s,适合快速升温场景(如纳米材料合成)。
硅钼棒(MoSi₂):高温稳定性优异(1600℃连续使用),适用于陶瓷烧结等长周期实验。
均匀加热区:通过优化加热元件布局,实现±3℃温度均匀性(1000℃时),满足小批量样品一致性要求。
智能温控系统
PID温控仪:配合K型或S型热电偶,实现±1℃温度精度控制,支持10~50段程序升温(如缓慢升温避免热震)。
触摸屏操作:直观显示温度曲线、气体流量等参数,支持数据存储与导出(USB接口),部分型号可远程监控。
安全防护机制
三重保护:超温报警、断偶保护、漏电保护,确保实验安全。
防护设计:炉管两端增加防护罩,采用快开法兰设计,防止炉管炸裂风险。
二、应用场景:多学科交叉的实验利器
材料科学
纳米材料制备:在Ar气氛下1200℃热解前驱体,合成高纯度TiO₂、SiC纳米颗粒。
陶瓷烧结:1600℃真空烧结氧化铝陶瓷,密度达3.9g/cm³,适用于电子封装基板。
金属粉末冶金:1400℃H₂还原烧结不锈钢粉末,孔隙率<5%,用于3D打印金属件。
化学与物理
催化剂载体制备:在N₂气氛下800℃煅烧γ-Al₂O₃,比表面积>200m²/g,用于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。
原位催化实验:通过石英窗观察催化剂在CO+O₂反应气体中的动态变化(需配光学系统)。
差热分析(DTA)样品预处理:在Ar气氛下1000℃去除挥发性杂质,提高测试精度。
半导体与电子
化学气相沉积(CVD):1000℃下通入SiH₄+NH₃,在硅片上沉积氮化硅(Si₃N₄)薄膜,厚度均匀性±2%。
半导体退火:1200℃N₂退火硅基太阳能电池,减少缺陷密度,提高转换效率(>22%)。
三、选型指南:关键参数与品牌推荐
核心参数
温度范围:硅碳棒型≤1300℃,硅钼棒型≤1600℃,根据实验需求选择。
气氛控制:氧化性实验选空气炉,还原性实验选真空/气氛炉(需配H₂报警装置)。
样品尺寸:炉管内径应比样品大10~20mm,避免热应力集中导致开裂。
升温速率:5~20℃/min可调,硅碳棒升温更快(约15℃/min)。
品牌与型号推荐
郑州安晟科学仪器:
型号:1200℃高温迷你电阻炉
特点:支持非标炉型设计定制,PID温控,±1℃精度,适用于纳米材料合成。
赛热达电炉:
型号:真空管式炉小型电炉
特点:1200℃高温,真空度10⁻²Pa,适用于金属粉末冶金。
德耐热:
型号:1600℃系列小型高温智能管式马弗炉
特点:硅钼棒加热,高温稳定性优异,适用于陶瓷烧结。
Mini管式炉:
特点:极限温度1200℃,双环密封技术,上下炉膛翻转设计,方便取放样品。
四、操作注意事项:安全与效率并重
升温前检查:确认炉管无裂纹、热电偶位置正确、气体通路畅通。
分段升温:例如室温→300℃(10℃/min)→800℃(5℃/min)→目标温度(2℃/min),防止热震。
降温控制:自然冷却至<200℃后再开炉,避免炉管骤冷开裂(石英管需更缓慢降温)。
定期维护:
用酒精擦拭炉管内壁,去除氧化皮或杂质(避免使用酸性清洁剂)。
每使用300小时检查热电偶精度,偏差>±3℃时更换(K型热电偶寿命约500小时)。
若升温速度明显下降,可能是硅碳棒氧化断裂(表面发白),需更换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