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LASSIFICATION
1400℃真空气氛管式炉:核心功能、技术特性与典型应用场景解析
一、核心功能与技术特性
高温处理能力
温度范围:通常覆盖室温至1400℃,部分型号可扩展至1600℃或更高,满足金属、陶瓷、半导体等材料的高温烧结需求。
加热元件:采用硅碳棒、硅钼棒或电阻丝,配合多层隔热结构(如氧化铝纤维模块、纳米气凝胶毡),实现高效加热与低热损失。
升温速率:支持0-20℃/min的快速升温,部分型号可在15分钟内完成室温至1400℃的跃升,提升实验效率。
气氛控制技术
真空系统:配备旋片泵+罗茨泵组合,极限真空度达5×10⁻³Pa,抽气时间≤15分钟(空载),确保炉内无氧环境。
气体供应:支持多路独立进气(如Ar、N₂、H₂),每路配备质量流量控制器(MFC),流量精度±0.5%,可实现还原气氛、保护气氛或混合气氛的调控。
气体净化:在线脱氧器(O₂<1ppm)+分子筛干燥器(露点<-70℃),保障高纯气氛环境。
温度控制与均匀性
控温精度:采用PID算法+模糊控制复合技术,控温精度±1℃,恒温波动≤±0.5℃,支持多段程序升温(如300℃前缓升以避免有机物爆燃)。
温度均匀性:通过三区独立控温(进口区、恒温区、出口区)或合理分布加热元件,确保恒温区长度≥400mm时温度均匀性±3℃。
安全与防护设计
多重报警:超温报警(阈值±10℃)、断偶报警、过流报警、气体泄漏报警(H₂浓度>1%)。
机械保护:炉管两端设置防爆阀(泄压压力0.1MPa),真空管路配置电磁阀,断电时自动关闭。
操作防护:配备7寸彩色触摸屏,支持图形化编程与远程监控;操作时需穿戴耐热手套、护目镜及实验服。
二、典型应用场景
金属材料处理
高温退火:消除金属内应力,改善组织结构(如钛合金、镍基合金)。
真空烧结:防止金属氧化,提升纯度与性能(如粉末冶金制品、高温合金)。
案例:钛合金在氩气保护下烧结,避免α→β相变时的氧化,保持高强度与耐腐蚀性。
陶瓷材料制备
结构陶瓷:提升致密度、硬度与耐磨性(如氧化铝、碳化硅陶瓷)。
功能陶瓷:优化电学性能(如压电陶瓷PZT),减少铅挥发。
案例:PZT陶瓷在氮气保护下烧结,提高压电系数,适用于超声换能器。
半导体与电子材料
晶体退火:消除晶格缺陷,提升晶体质量(如单晶硅、碳化硅外延片)。
元件烧结:防止电极氧化,提升可靠性(如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)。
案例:SiC外延生长需在氢气+氩气混合气氛中进行,控制表面缺陷密度。
纳米材料与新能源
纳米金属粉末:防止团聚或氧化,保持高活性(如纳米银粉)。
锂离子电池材料:避免材料与水分或氧气反应(如NCM正极、硅碳负极)。
案例:NCM正极在氮气保护下烧结,防止过渡金属离子溶解,提升循环稳定性。
前沿材料研究
超导材料:防止超导相分解,提升临界电流密度(如YBCO)。
固态电解质:控制氧分压,优化离子电导率(如锂镧锆氧LLZO)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