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CLASSIFICATION
箱式高温马弗电炉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,利用电阻发热元件(如硅碳棒、硅钼棒)产生高温,结合热辐射、热传导和对流三种方式实现炉膛内均匀加热,并通过PID智能控温系统精确调节温度,其工作原理可细分为以下环节:
一、核心加热机制:电能→热能的转化
电阻发热元件
电炉采用硅碳棒(中高温,<1400℃)或硅钼棒(高温,>1500℃)作为加热源。当电流通过这些元件时,因电阻作用,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,元件温度迅速升高。例如,硅钼棒在氧化气氛下表面形成SiO₂保护膜,可在1700℃下稳定工作。
热传递方式
热辐射:高温元件以电磁波形式向炉膛内发射热量,高温下效率显著(与温度四次方成正比)。
热传导:热量通过炉体材料(如陶瓷纤维、高铝砖)和搁板等固体介质传递。
热对流:炉膛内空气受热后形成对流,促进热量均匀分布。部分型号配备风扇或自然对流系统,进一步减少局部温差。
二、温度控制:PID智能闭环系统
温度监测
高精度热电偶(如K型、S型)实时监测炉内温度,将信号传输至温控仪表。例如,K型热电偶测温范围广(0-1300℃),S型适用于高温(>1300℃)。
PID算法调节
比例(P):根据目标与实际温度的差值(误差)动态调整加热功率,误差越大,输出功率越强,决定系统响应速度。
积分(I):消除稳态误差,当温度接近目标值时,积分项缓慢增加功率,直至误差归零。
微分(D):抑制超调,通过预测温度变化速率提前调节功率,避免温度“冲过头"。
例如,当实际温度远低于目标值时,PID控制器加大功率输出;接近目标值时减小功率;达到目标值后间歇性输出微小功率,补偿热量散失,维持恒温状态(波动通常≤±1℃)。
执行机构
固态继电器(SSR)根据PID指令控制加热元件通断。当收到“加热"信号时,SSR导通供电;收到“停止"或“减小功率"信号时,SSR断开或减少导通时间。
三、结构优化:均匀性与节能设计
炉膛材料
采用陶瓷纤维或高铝砖等耐高温材料,表面涂覆高温氧化铝涂层,减少热量散失。例如,真空成型高纯氧化铝纤维材料密度1.8g/cm³,导热系数0.1W/m·K,热损失降低40%。
三维加热布局
加热元件均匀分布在炉膛两侧、顶部和底部,结合导流板设计,实现温度均匀性±2℃(1200℃时)。部分型号通过嵌入式热电偶阵列实时监控三维温场,均匀性进一步提升至±1.2℃。
双层炉壳与风冷系统
外层为304不锈钢防护壳,中间是纳米纤维隔热层,内衬高纯氧化铝多晶纤维。双层壳体配合风冷系统,使炉体表面温度≤50℃,支持快速降温(30分钟内从1200℃降至100℃)。
四、安全与多功能扩展
多重保护机制
超温报警:当温度超过设定值(通常为额定温度+50℃)时自动断电。
漏电保护:动作电流≤30mA,确保操作安全。
炉门联锁:开门时自动切断电源,防止高温烫伤。
气体泄漏监测:氢气浓度传感器联动排气系统,保障惰性气体环境安全。
气氛控制
可选配惰性气体(N₂、Ar)或还原性气体(H₂)接口,防止物料氧化。例如,真空-惰性气体切换功能可制备晶界结构优化的氧化物薄膜,电化学性能提升40%。
远程监控与程序控温
支持50段以上可编程曲线(如阶梯升温、恒温保持、梯度降温),通过4G模块实现手机端实时监控温度曲线、历史数据记录及异常推送警报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