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PRODUCT CLASSIFICATION
更新时间:2025-11-07
浏览次数:16管式保护炉(又称管式气氛炉)是一种通过管状炉膛实现高温加热,并可精确控制气氛环境的专用设备,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、化学研究、冶金工程及半导体工业等领域。以下从核心结构、工作原理、技术特点、应用场景及操作要点五个维度展开分析:
一、核心结构:模块化设计保障功能实现
炉管
材质:采用石英、刚玉(氧化铝)或不锈钢等耐高温材料,石英管透光性好,适用于光学检测;刚玉管耐化学腐蚀性强,适用于酸性气氛;不锈钢管则用于高温氧化性环境。
功能:作为物料加热与反应的核心空间,其密封性直接影响气氛控制精度。例如,在半导体晶圆氧化扩散工艺中,石英管需达到真空密封标准(漏率≤1×10⁻⁹ Pa·m³/s)。
加热系统
元件类型:电阻丝(镍铬合金)、硅碳棒或硅钼棒,后者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600℃,适用于高温烧结。
布局:单温区、双温区或多温区设计,满足梯度加热需求。例如,纳米材料合成需精确控制升温速率(如5℃/min),多温区炉可实现分段控温。
气氛控制系统
气路模块:配备质量流量计(MFC)精确调节气体流量(精度±1%FS),支持惰性气体(N₂、Ar)、还原性气体(H₂、CO)或氧化性气体(O₂)的通入。
真空模块:可选配机械泵或分子泵,实现高真空环境(极限真空度≤10⁻³ Pa),用于无氧热处理。
温控系统
传感器:采用K型或S型热电偶,测温范围覆盖室温至1800℃。
算法:PID控制算法实现温度闭环调节,控温精度达±1℃,波动度≤±0.5℃。
二、工作原理:能量转换与气氛协同控制
加热过程
电能通过加热元件转化为热能,以热辐射和热传导方式传递至炉管,再由炉管将热量传递至管内物料。例如,硅碳棒在1200℃时辐射效率可达80%,显著提升加热效率。
气氛控制逻辑
预抽真空:先通过真空泵将炉内气压降至10⁻² Pa以下,排除空气。
气体置换:通入高纯氮气(99.999%)冲洗3次,每次流量500sccm,确保氧含量≤10ppm。
动态调节:实验过程中,通过MFC实时调整气体比例,如催化剂制备中需维持H₂/CO=2:1的还原性气氛。
三、技术特点:精准、灵活与高效
温度均匀性
炉管内温差≤±5℃,满足晶圆热处理对温度一致性的严苛要求(ITRS标准要求≤±3℃)。
气氛可控性
支持多气氛切换,例如从惰性保护切换至氧化性气氛,实现材料表面氧化层厚度控制(如金属退火工艺)。
动态加热能力
物料可连续通过炉管(如辊道炉设计),实现规模化生产,单炉日处理量可达吨级。
节能设计
双层壳体结构减少热量散失,配合陶瓷纤维保温层,热效率较传统炉型提升30%。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