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PRODUCT CLASSIFICATION
更新时间:2025-11-17
浏览次数:41以下是补充后的气氛管式炉使用注意事项,涵盖安全、操作细节、设备维护及应急处理等方面,帮助用户更全面地规避风险:
一、安全规范
气体安全
氢气使用:
氢气易燃易爆,通入前必须用氮气置换炉内空气(至少3次),确保氧含量<0.5%。
尾气需通过燃烧装置或氢气报警器监测,避免积聚。
实验结束后,先关闭氢气阀门,继续通氮气10-15分钟再停气。
有毒气体:如使用CO、H₂S等,需在通风橱内操作,并佩戴防毒面具。
气体压力:炉管内压力不得超过0.08MPa,超压时立即停止加热并放气。
高温防护
炉温未降至100℃以下时,严禁打开炉门或触摸炉体,防止烫伤。
使用耐高温手套(如芳纶材质)和防护面罩操作。
炉门开启后,避免长时间直视炉内强光,必要时佩戴护目镜。
电气安全
设备接地电阻需<4Ω,定期检查接地线是否松动。
禁止湿手操作控制面板,避免漏电风险。
遇跳闸时,先关闭气源再合闸,防止复电时气体未排出引发爆炸。
二、操作细节
样品与炉管
样品限制:
避免含挥发性物质(如有机溶剂、水分)的样品,防止高温下爆炸或腐蚀炉管。
样品量不超过炉管容积的1/3,确保气流均匀。
炉管材质:
石英管:耐温≤1200℃,骤冷骤热易裂(如从高温直接浸入冷水)。
刚玉管:耐温≤1600℃,但热震性较差,需缓慢升温/降温。
隔热措施:
使用双层炉塞(内层陶瓷纤维,外层刚玉)减少热量散失。
炉管两端密封圈需定期更换(建议每50次实验或1年更换一次)。
温度控制
升温速率:
室温→300℃:≤5℃/min
300℃→目标温度:≤10℃/min
避免局部过热导致炉管变形或样品飞溅。
恒温精度:
目标温度±5℃内为正常,若波动过大,检查热电偶位置或PID参数。
降温控制:
自然冷却:适用于低温段(<500℃),速率约1-2℃/min。
程序降温:需设置合理速率(≤15℃/min),避免炉管热应力过大。
气氛控制
气体流量:
惰性气体(N₂、Ar):20-100ml/min(根据炉管体积调整)。
还原性气体(H₂、CO):需精确控制流量(如5-20ml/min),避免浪费或危险。
气路切换:
更换气体时,先关闭原气体阀门,用氮气吹扫管路3-5分钟,再通入新气体。
避免不同气体混合(如H₂与O₂),防止爆炸。
三、设备维护
日常清洁
实验结束后,用软毛刷清理炉膛内氧化物及杂物,避免残留物影响下次实验。
炉管内壁可用酒精棉擦拭,但需在冷却后进行。
定期检查
热电偶:每3个月检查一次位置是否偏移,确保测温准确。
加热元件:观察钼丝或硅碳棒是否断裂或氧化,及时更换。
密封圈:检查是否有裂纹或老化,老化密封圈需立即更换。
长期停用
关闭电源后,用防尘罩覆盖设备,防止灰尘进入。
刚玉管长期未使用需在300℃烘烤5-6小时,去除吸附水分。
石英管需垂直存放,避免弯曲变形。
返回列表